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上海阻止电瓶车上楼充电就像“打游击” 还用上了新科技
 
2019-7-29 9:32:28

  

  近日,嘉定区嘉海雅苑小区电梯轿厢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装置——一个长约1.5米、宽约0.5米、高约0.5米的不锈钢架,占据了电梯约四分之一的空间,从外观上看像是为乘客准备的座椅。实际上,这个座椅是物业为了阻止电瓶车违规上楼停放、充电,特地安装的一件“秘密武器”。“阻止电瓶车违规上楼停放、充电,就像‘打游击战’一样。”上海一小区的物业负责人直言,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少物业使尽浑身解数,采用了各种“秘密武器”,但稍不留神仍会败下阵来。

  [秘密武器一]

  电梯里安装不锈钢架

  使用小区:嘉定区嘉海雅苑、普陀区锦竹苑

  “我们一周收掉的电瓶车充电器就能堆满一个墙角。”在嘉海雅苑小区的物业办公室里,赵经理指着一堆缠绕在一起的充电器和拖线板说。

  嘉海雅苑有52栋楼,4000余户居民,不少居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推着电瓶车乘电梯上楼,然后把电瓶车在楼道里停放或充电。

  实际上,嘉海雅苑每栋楼都在地下车库开辟了专门的停车位,可供电瓶车停放、充电,并且配有专人看管,每天收费1元。

  “车位就没停满过,有些人宁愿把电瓶车停在楼道里,甚至停在家里充电。”赵经理无奈地说:“我们平时只能劝阻,但是有些居民根本不听。因为物业没有执法权,不能罚款、扣车,很多居民根本不把口头上的劝阻当回事。”

  为了阻止居民推电动车乘电梯上楼,赵经理特地赶赴上海多个小区考察,最终寻得了一剂“良方”——在电梯里安装不锈钢架座椅。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赵经理说,因为不锈钢架座椅占据了电梯里本就狭小的空间,大型电瓶车就没办法推到电梯里了,但有些小型电瓶车还是可以塞进电梯,有人为了带电瓶车上楼,还会把电瓶车的前轮抬到钢架上,斜着塞进去。

  无独有偶,普陀区锦竹苑小区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阻止电瓶车乘电梯上楼,但也遇到了小型电瓶车硬塞进电梯的问题。

  为了堵住小型电瓶车上楼的漏洞,嘉海雅苑所有居民楼的电梯又安装了一种新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根据电梯内的画面自动识别,一旦监测到有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发出提示音“电瓶车不得进入电梯”。该设备还会自动将居民推着电瓶车乘坐电梯的过程进行录像,发送至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通过查询“违规列表”,即可找到乘梯人所在的楼栋、楼层。

  “如果多次告知居民,对方仍不改正,我们就会通知社区民警来教育、处罚。”赵经理说。

  [秘密武器二]

  自动感应电瓶车,阻止刷卡进门

  使用小区:普陀区阳光水岸苑5号楼

  无独有偶,普陀区阳光水岸苑小区也饱受电瓶车上楼停放、充电的困扰,且曾深受其害。

  2017年8月一天凌晨2点,该小区5号楼4楼发生一起火灾,起因就是有居民在楼道里为电瓶车充电。据史经理回忆,起火后,恰好被巡逻的保安发现,随即通知执勤同事,在消防队赶来之前,用楼道里的墙式消防栓出水扑灭了明火。

  “这户人家后来发誓说‘从今以后都不敢在楼道里充电了’。”史经理说,因为救火用了很多水,5号楼的电梯因此被泡坏了,这户业主也因此赔偿了3000多元钱。

  “不少居民嘴上答应好好的,但过段时间又停上楼了,像跟我们打‘游击战’一样。”史经理说,对于一些不听劝阻的居民,她曾多次让同事把这些违规停放的电瓶车抬到地下车库。“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搬走,结果他们马上又推回楼里了。”在搬了很多次电瓶车后,史经理发现,这个办法不仅累,且治标不治本。

  今年1月1日,一项“高科技”在阳光水岸苑5号楼试点使用,它的出现,为有效地阻止电瓶车乘电梯上楼,提供了一个靠技术驱动解决的新思路。史经理和同事当场为记者演示了这套新科技:当有人推着电瓶车来到楼门附近时,该系统自动感应后,很快便会响起“请将电动车带离单元门范围内”的提示音,如果此时居民试图刷卡进门,那么门禁也会锁死,无法刷卡进门,直到电瓶车远远退出楼门范围,门禁系统才能正常使用。

  据史经理介绍,这个“高科技”其实是一套可以感应金属的物理传感器,就安装在楼门外的地砖下,一旦有长宽高超出标准的金属制品进入检测区域,监控室很快就会得到预警提示,并派人去现场劝阻。

  “至今为止,5号楼的传感器已经预警了19392次,最开始的2个月最为严重。”史经理说,目前,每个月的预警数量都在下降,说明传感器的效果已在逐渐显现,“把电瓶车阻挡在楼门外,也是在保护电梯,不然电梯门和电瓶车频繁碰撞,很容损坏电梯的感应光膜”。

  当然,这套设备依然无法百分之百阻止电瓶车上楼。假如有人提前打开门禁,再用石块等重物挡住门禁,电瓶车还是可以推进门,“所以关键还要靠居民自觉”。

  有了5号楼的成功试点后,阳光水岸苑近期将征询所有业主的意见,以决定是否在小区内统一安装这套“新科技”。

  [居民声音]

  为何执意要将电瓶车推上楼?

  对于居民而言,为什么要推着电瓶车乘电梯上楼停车、充电呢?

  7月26日,记者来到阳光水岸苑小区,居民白先生讲述了他这么做的理由。“我这辆(电瓶)车刚买一个月,我真的不想再被偷了。”白先生说,几年前,小区里曾经一夜被偷了十多辆电瓶车,而他自己这些年也被偷走了两辆。近两年,该小区更换了物业,安装了新的门禁系统,增派了安保人员,虽说治安好了很多,但在白先生的心底,电瓶车被盗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我就停着,不充电。”白先生说:“只要不在楼道里充电,就不会引发生火灾。”白先生说。

  实际上,根据上海消防部门统计,电瓶车即便在不充电的情况下,依然存在自燃的概率,而停放在楼道内的电瓶车因为占用、阻碍了居民们的逃生通道,一旦在晚上发生自燃引发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较于白先生担心车辆被盗的担忧,家住普陀区锦竹苑的刘先生则完全出于方便的考虑:“停车库离我住的楼太远,不方便。”对于是否会担心电瓶车充电时会起火,刘先生称:“哎呀,概率很小的,平时都很注意的。”记者问:“注意什么呢?”刘先生答道:“检查电瓶有没有起鼓,有的话就会换掉。”

  对于坚持要把电瓶车停进楼道充电的居民,家住锦竹苑的一位阿姨直言,“这些人都很自私”。她曾因为邻居在楼道里停放电瓶车劝导过对方几句:“对方凶得不得了,说‘烧起来又烧不到你家’,让我不要多管闲事。可万一哪天真的烧起来了,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了。”

  [记者手记]

  为何要阻止电瓶车

  为什么要阻止电瓶车上楼停放、充电?因为电瓶车一旦起火,非常可怕!

  2015年6月29日,上海市消防局曾联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做过一次真火实验,结果令人震惊:3辆停放在1楼楼道内的电瓶车起火后,浓烟很快封堵了逃生通道,在明火燃烧104秒后,火焰温度达到284℃,烟气温度约为81℃;明火燃烧约7分钟后,火焰瞬时最高温达到1105.9℃,烟气温度高达约500℃。

  “人们逃生时,一旦吸入500℃的高温有毒烟气,就十分危险了。”全国知名火灾原因调查专家谢福根表示,“高温有毒烟气有时比明火更致命”。

  据上海消防部门介绍,本市电动车引发的火灾,90%是在充电时引起的。由于电瓶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正是基于此,公安、消防部门都要求:“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考虑到电瓶车防盗和充电便利的现实需要,上海不少小区都建设了集中停放、充电场所,不但安装了充电保护装置,还配备了监控探头、灭火器、消防喷淋等消防设施。

  在不少小区物业负责人看来,因为事关公共安全,在电瓶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好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居民不听劝阻,坚持要把车辆停放至楼道内,就需要公安、消防部门勇于担当,从执法层面给予保证。

  根据《消防法》,“个人存在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损坏、挪用、擅自拆除消防设施、器材等违法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8年,针对电瓶车违规停放在楼道等安全隐患,松江区就依法予以严查严处,处罚物业管理单位逾30家、违法个人逾8100人次,形成很强的震慑效果。

  “我感觉要像整治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一样,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督促居民们养成良好的停车、充电习惯。”一位物业负责人表示。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德国天团俄罗斯名校接踵而至,上海“停泊”高质量
·上海率先试点数字化认证
·“沪九条”支持多样化住房需求 多子女家庭加快改
·上海化工区举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综
·侬情相见 沪惠共赢—2024年昌都嘎玛沟景区长三角
·60多人被抓!上海警方破获多起“直播带货”售假案
·新规颁布后上海一男子依然入户充电,引发火灾被行
·关节肿痛十几年,祖孙三代相继患病,这家人身上究
·上海寒潮来袭,这位街头艺人在剧场举办第一个演唱
·上海“绿牌”政策收紧,新上海人和增购人群受影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