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眼下,大中小学校已全部放暑假,随着天气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即将来临,申城的各大泳池也开始进入客流高峰期。
近年来,参加游泳活动的上海市民已达到1500万人次,为了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游泳场所的救生员配备非常重要。今年,全市共有11000多名救生员上岗,用艰辛付出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确保泳客生命安全。
东方体育中心的月亮湾,是为数不多坚持室外开放的泳池,这一曾经举办世游赛跳水比赛的场馆,连续多年获得泳客零投诉的好评。昨天,记者走进这片泳池的救生员队伍,直击他们的执着与坚守,艰辛的付出和汗水。
资质标准
我们再快2秒钟
“有的,我们这里还可以报名。”站在烈日下,60来岁的救生组顾问张锦宝忙着接听电话,滚落的汗珠,把脸上的防晒霜滚出几道印迹。
挂掉电话,张锦宝告诉劳动报记者,上海游泳救生协会今年还开设了最后一个班,培训场地就放在东方体育中心的室外游泳池,“一是这里游泳价格便宜,根据市里面的规定,任何时段都是20元一小时。二是我们这里的救生员资质比较高。”
张锦宝拥有30多年的游泳救生经验。他介绍,游泳救生员考试的实际操作部分一共分为3项,分别是20米潜泳、25米速度游和CPR(心肺复苏)。此外,还会有一定的理论培训。
“拥有游泳基础的人一般都能掌握通过。”张锦宝说,潜泳要求只能蹬壁出发,身体任何部位不能露出水面,没有时间限制,但东方体育中心是世游赛的比赛池,一般需要潜到6米,摸到一定的东西才算过关。
25米速度游方面,男子救生员的达标标准是20秒,女子是22秒,没有泳姿限制。当然,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有水中赴救的拖带和岸上解脱。上岸之后,则是CPR(心肺复苏)。
东方体育中心的救生员培训费用为1150元一期,上岗之后的费用约240元一天。“取得证书并不难,难的是岗位上的细心,不能有丝毫马虎。”张锦宝说,“东方体育中心的泳池因为举办过世锦赛,过去多年都是泳客零投诉,救生员的标准会更高一些,25米速度游的标准是18秒,比外面再快2秒钟。”
强制午睡
一秒钟走神都不行
下午1时,一天中最热的时候,虽然泳客还不是很多,坐在高椅上的救生员不时吹响嘴边的哨子,提醒“泳客”注意安全。
尽管椅子上有遮阳棚,但整个身体依然难抵热浪袭击。记者站在池边,感到一阵阵热风包裹身体,5分钟不到就已有汗珠滚下。他们拿温度计测过,室外温度甚至能达到60℃,吹电风扇也没用,吹出来的热风,更难受。
孙克达的老家是山东青岛,原本是海边浴场的海上救生员,救生技能要求更高。2011年上海举办世游赛的时候,他从老家来到上海,在这里一干就是8年,已经成长为“月亮湾”游泳池的救生组组长。他告诉劳动报记者,夏季开放的游泳池,救生员普遍比较年轻,敬业精神、个人身体素质、业务能力都相当过硬,需要特别提醒的就是,要强迫他们进行午休。
“我们这些救生员一个小时轮岗休息一次,前两岗下来的时候,我们强制他们必须休息,手机都要交上来。”孙可达说,除了这两个小时,其他时间段换岗下来,也必须要闭目养神半个小时,“虽然太阳特别大,但阳光下很容易打瞌睡,会有疲劳感。”
孙可达说,游泳救生员普遍是大学生,职业技能、身体素质都没有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职业精神,不敢有丝毫马虎,不能有哪怕一秒钟走神,“你看,包括我们换岗,救生员都是背对着梯子下,背对着梯子上。而且,上岗的人没有到位,下岗的人就不能离开。”
严格训练
抛竿抛圈都有讲究
观察在岗位上的各个救生员可以发现,他们各个皮肤黝黑,即便有遮阳篷,阳光有时会从水面反射过来,实在不好防范。
游泳池为救生员准备了绿豆汤、盐汽水、毛巾、风油精、人丹等防暑降温用品,还准备再采购一些西瓜和冷饮,防止救生员在工作时出现意外情况。
孙克达说,游泳救生界经常会讲一句话,“人到,心到,责任到”,“换岗的时候,我们要求两个救生员都要停留3至5秒,继续观察一下水面,前一个救生员如果感觉某个人可能有一些问题或症状,一定要交代给后一个救生员。”
他表示,为了保障游泳者的安全,游泳场所的救生员配备非常重要。按照国家标准,每250平方米至少配备3人,超出部分每250平方米增加1人。“月亮湾”之所以设置6个岗位,也是互相交叉,严防出现观察死角。
“有时候水面反光,或者是浪花较大,看不清楚,救生员就要提出来,对岗位重新布置。不能说看不到就看不到,反正无所谓。”孙克达。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救生员的施救流程也有一套规定。“首先是吹哨,或者是由巡边的救生员对泳客进行劝解,比如很多人不戴泳帽,有些人喝酒等等,跟他们耐心解释之后,一般都能理解。”孙克达介绍,一旦感觉泳客有些异常,一般是先抛竿,确保泳客可以抓住,“如果还不行,就要抛游泳圈,但抛圈的距离和力量都有讲究,距离要与泳客刚刚好,让他可以刚好抓到。太远不行,太近则有可能砸到泳客。”
如果情况非常紧急,抛竿和抛圈都不行的话,救生员就必须跳水施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