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上午,是王建明瘫痪后第一次看实景演出。先是歌舞,然后是相声,最后还有一台魔术压轴。王建明坐在轮椅上,离“舞台”只有一米远,所有演员都围着他一个人,只和他互动,这种感觉很奇妙,甚至“有点难为情。”王建明说。
今年初,上海奉贤金海社区创新推出文化服务项目“一个人的剧场”——由社区28支文艺团队的演员自愿报名组成演出队,分别进入16名失能老人家,当着他们的面,演一出节目。
迄今为止,演出成功进行了三场,面对包括王建明在内的三名老年观众。但各方仍在摸索,家属、演员、居委会、主办单位……究竟怎样的文化形式,能给老人带去真正的灵魂抚慰?一个人的剧场,该怎样走下去……
过意不去的事
多数时间里,97岁的丁火珍就在家中面北阳台的落地窗前,定定地坐着。她说是为了能瞧瞧楼下往来的行人,打发时间。
记者来时,一眼就望见了坐在窗边的丁火珍。杜晨薇摄
两周前,妍梅艺术团负责人金梅和社区其他几名演员敲开了丁火珍家的门,一连演了40分钟的文艺节目。丁火珍全程笑眯了眼睛。结束时,老人意犹未尽,支着拐杖挪动到门口,目送演员下楼。
在过去一年的“大调研”中,金海社区的工作人员走访了每一户人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副主任朱华说,因工作原因,他询问老百姓最多的问题是“喜欢看演出吗?”“看演出方便吗?”等。“很快我们就锁定了丁火珍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喜欢文艺演出,但是迫于出行困难,出门看戏成了奢望。”
王建明最为典型。平日酷爱歌舞,电视里偶尔出现腾格尔、玖月奇迹,他都要凝神半天,还管他们叫“老朋友”。坐上轮椅这两年,王建明没怎么出过家门,也不爱见人,更别提看什么表演了。可当居委会上门告知,“一个人的剧场”有限活动名额落在他头上时,他立马拒绝了。
原因是“怕麻烦”。因为演出要在家里进行,先前得把客厅的桌椅挪开,腾出块地方。王建明常坐的按摩椅也得重新摆摆,以取得最佳“观影位置”。但他最害怕的并不是这个麻烦,而是自己成为别人的“麻烦”。
7年前因患上罕见病“小脑萎缩”,他从警察岗位提前病退。病发初期是腿不听使唤,走路摔跤;再后来是不能走路,离不开轮椅。而今,王建明58岁,已经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只能断断续续“蹦”字。按医生的判断,今后“情形可能会越来越糟糕”。可对于王建明拒绝了社区的善意,妻子沈慧敏很理解,“他一辈子当干警服务别人,突然要被别人服务,怎么好意思呢。”
当演员金梅再次来到丁火珍家探望,老人一眼就认出,她是“那天唱沪剧的妹妹”,还紧握她的手不停嘴。丁火珍说,自己耳朵不大行,眼也花,但是说得清楚。就这么,她一遍又一遍地抱歉,“是我给你们添麻烦了……”。
谁也没想到,短短一场演出,成了老人们心里始终过意不去的事。
演出后,金梅再次登门探望,丁火珍一眼认出了她。杜晨薇摄
孤独的观众
居委会“失败”后,朱华的再次登门劝说,终于打动了王建明。趁热打铁,演出放在了第二天。
那日,5名社区里的中青年演员大包小包地来了。他们行头完备、妆面整齐,还带着演出时必要的音箱、话筒和道具,就像在拥有数百名观众的大舞台上一样隆重。
独唱的李季东西装笔挺,一首《绿岛小夜曲》唱罢,又忍不住加演了一支《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赞颂的是一名正直、善良的刑警,我想他(王建明)会有共鸣的。”李季东说。但他期待的那种“共鸣”始终没有出现。受疾病影响,王建明的情绪表达也有困难。李季东的一腔热情,只能单向输出。
最“尴尬”的,是南上海音乐艺术工作室负责人、相声表演者周国良。他带着9分钟的原创相声段子登台,说到酣畅处,包袱频出,可唯一的观众王建明却无法给予反馈。最后一个近景魔术表演,80后演员黄栋预先对环节做了设计,让王建明也参与其中——吹一口气,敲击一下,鸡蛋就瞬间变成了花朵或其他什么东西。王建明颇有些艰难地配合着,成了魔术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妻子沈慧敏在旁,神经紧绷,她比任何人都担心这场由丈夫亲自参与的魔术表演会失败。事后沈慧敏说:“他(能参与)很有成就感,很久没见他这么开心了。演出过去好几天,我们还会讨论(当时的情景)。”
黄栋表演了他的魔术绝活。
送给丁火珍一个人的那场演出让沪剧演员金梅心酸。那日,她扮相姣好地唱了一出沪剧经典戏《卖红菱》。“我想老人家肯定听过,会喜欢。”的确,丁火珍是高兴的,全程笑着拍手,目不转睛地盯着演员。可实际上,由于听力障碍,丁火珍压根不知道她在唱什么,只能靠着扮相和身段想象戏文。
李季东考虑到了这个因素,临时改变了节目内容,走到离丁火珍最近的位置,拉起她的手,唱了一曲《当你老了》。这一次,丁火珍或许听见了,也回握李季东的手,不住地说着“谢谢”。
想象之外的考验
金海社区共有28支本土文体团队,“一个人的剧场”项目推出后,自愿参与者组成了30人左右的志愿者队伍,里面有沪剧演员、舞蹈演员、歌手、魔术师等等。他们自由组合,按照每月一到两户的节奏,为区域内有诉求的16户家庭提供上门表演服务。
这些志愿者演员都有本职工作,参加文艺演出只是业余爱好。但长期的经验积累让他们不仅成了社区、村居舞台上的熟脸,对于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也颇为熟悉。南上海音乐艺术工作室负责人周国良告诉记者,他深知这些失能老人的痛点。“莫说是完全失去行动能力的老人,即便是能依靠轮椅出门的,到了观众席上,也处于绝对弱势。挤在前面,别人嫌你遮挡、占地方,坐在后面,又什么也看不着了。这两年我们在基层演出,几乎已经看不到坐轮椅来的老人了。”
解决失能老人切实的文化需求,是许多志愿者演员乐意花时间精力参与“一个人的剧场”项目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而为了从制度上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推进,金海社区专门辟出每年2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演出人员的交通补贴、服装购置。
不过挑战仍是巨大的。“比如在表演方面,近景魔术是魔术里最难的项目。我们的演员就和观众面对面,隔几十公分的距离,能不被看出破绽,这还需要不断修炼。比如语言类节目,说给一个人听和说给一屋子人听,气氛大不一样,这考验着演员的舞台稳定性。新的表演场域促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表演能力,不容易。”金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人员李季东说。
困难还来自于演出形式的编排。参考已完成的三场演出经验,演员们发现,每个老人的自身情况均不相同,如果要让他们最大限度享受演出乐趣,就必须在表演前先做调研,在节目设置上考量他们的年龄大小,个人爱好,身体情况等,以便做更人性化的细致编排。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性,考验着每一位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