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头条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上海资讯 > 浏览正文


放弃台湾身份,这上海政协委员被视作“卢丽安第二”
 
2018-2-10 19:45:50

  “谢医生,听你一口台湾腔,你是不是特别喜欢看港台剧?”一位年轻的病人问谢国群。他乐了:“你说我学得像不像?”

  谢国群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来自中部的彰化县,如今在上海岳阳医院工作。这次春节他选择在单位值班,把假期留给了外地同事。

  今年,他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不久前第一次走进两会会场。有人称他是“卢丽安第二”,他忙说愧不敢当,“我们都有在台湾成长的经历,以及一颗‘爱台湾,也爱祖国大陆’的心。要成为卢会长第二,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多个第一”

  谢国群常常感叹,自己无意间创造了沪台甚至两岸交流的多个“第一”。1990年,13岁的他作为台湾少年乒乓球运动员来上海参加交流比赛,这是他第一次踏上大陆土地,也是1949年后两岸第一次体育交流活动。“那时候我们在体育宫比赛。原来在人民广场,现在已经拆掉了。”

  比赛结束回到台湾后,谢国群和上海教练开始了书信往来,第二年暑假,父亲带他来上海训练,“在上海,运动员可以边训练边读书,而在台湾,运动员的出路并不好。”两相权衡,1992年父亲决定,让儿子来上海长期居住、读书、训练。

  “周围很多人都说我们疯了,问你们为什么不去国外留学?”回过头想想,谢国群也能理解这种话。当时的上海街头行人衣服颜色单一,路上是密密麻麻的自行车,也没有多少台湾人,“想吃一碗台湾牛肉面、听几句家乡音都很不容易,哪像现在。”

  谢国群很感激父亲的决定,“我们的那次上海之行,别人看到了这里条件远不如台湾,但他看到了希望与未来”。父亲的一句话让谢国群记到现在——与其过些年再来上海发展,还不如从小到这里来适应,融入社会,结交朋友。而谢国群的妹妹,也来上海读书。

  谢国群的父亲祖籍闽南,到他已是第八代,地地道道的本省人。“他是台湾一家建设公司的老板。”谢国群强调:“但没有在这里做生意,不算大陆台商。”

  于是,青年谢国群成了新上海人, 之后他又创造了几个第一:1949年之后,南模中学就读的第一位台湾籍学生、上海交大就读的第一位台湾籍学生,还获得了全国大学生乒乓球比赛第一。

  “学校和同学都很照顾我。”台湾使用繁体字,大陆使用简体字,谢国群有时“频道”切换不过来,老师就在课后给他补课。课余时间,同学们带他去上海街头转转,感受城市风情。有时候,上海同学也会好奇地问他,“你们看点什么书呀?玩什么游戏呀?台湾和上海有什么不同呀?”

  直到现在,不少南模人还记得这个有点特别的同学,“他呀,就是我们学校的‘小台湾’呀。”而他的父亲也从最开始的每三个月来上海看儿子一次,到之后的两三年来一次。

  “多次选择”

  到了1998年,21岁的谢国群作出了两次选择。一次是职业的选择,当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对台湾民众并不陌生,我也想要有一门拿得出手的技术,做一些有益社会的事情。”毕业后,他进入岳阳医院工作,成为第一位在上海三甲医院工作的台湾学生。

  另一次是身份的选择,那一年他取得了大陆身份。“这次选择完全没有思想斗争”,是谢国群自己拿的主意,家人也非常支持。于是,等2000年首次回台湾看望家人时,谢国群的身份已经变为“在大陆的台籍人士家属”。

  那次台湾行让谢国群非常感慨。上世纪90年代末,上海城市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而他从台湾桃园机场回老家彰化,一路上的风景与8年前离开时一摸一样。“我想,大概从那个时候开始,两岸综合实力的天平就开始了倾斜。” 

  后来的发展证明了他的判断。2004年大学毕业进入岳阳医院工作,他当时的月薪是1500元人民币,同期已经回台湾工作的妹妹月薪是7万新台币。10多年后的今天,哥哥的收入已经有了十几倍的增长,而妹妹月薪却减少到5万多新台币,“台湾企业没有多少盈利,加薪很困难,甚至在减薪。” 

  在上海的这些年,由于自己的特殊身份,有人会问谢国群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比如,你支持台湾哪个政党、如何看待两岸关系,“面对这样的提问,我会用自己行动来表达立场、表明我的选择。”

  2008年,谢国群加入上海台盟,2010年参加上海医生援滇志愿活动。每年谢国群都会回台湾探亲两次,他也会向台湾亲友们介绍大陆的发展,“作为台湾人,我和卢会长一样,感肩负着促进两岸同胞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消弥误解的使命,以及对两岸和平稳定发展直至统一的渴望。”

  如今,小台湾早已成了老上海,在坐诊时还能用不太标准的上海话交流。谢国群告诉记者,妻子也是台湾人,在上海当医生。他们的孩子既没进台生学校,也没进民办学校,而是选择家门口的公办学校。他希望这样能让孩子们更好融入上海,他们早已经没有台湾口音了。

  “我这一路走来,越来越觉得政治其实离我们并不是很远。”谢国群说,“未来该如何选择,这是每一个台湾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我已经作出了选择。”

(编辑:上海头条网 shtoutiao.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德国天团俄罗斯名校接踵而至,上海“停泊”高质量
·上海率先试点数字化认证
·“沪九条”支持多样化住房需求 多子女家庭加快改
·上海化工区举行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应急处置综
·侬情相见 沪惠共赢—2024年昌都嘎玛沟景区长三角
·60多人被抓!上海警方破获多起“直播带货”售假案
·新规颁布后上海一男子依然入户充电,引发火灾被行
·关节肿痛十几年,祖孙三代相继患病,这家人身上究
·上海寒潮来袭,这位街头艺人在剧场举办第一个演唱
·上海“绿牌”政策收紧,新上海人和增购人群受影响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头条网网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全部转载自其它媒体(我站不从事新闻信息创作采编业务),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2.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的文章事先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务必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3-2024 上海头条网(shtoutiao.cn
媒体合作及刊发稿件QQ:191646616 电话:021-34121912


ICP备案号: 沪ICP备06008368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1202012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