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上周雨雪湿冷,本周晴冷低温。这些天来,申城就像开启了“冰窖”模式。记者昨日从上海中心气象台了解到,本轮寒冷虽然强度上不及2016年的“霸王级”寒潮,但时间上是“加长版”,至少还会持续至下周。此外,昨日申城高挂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AQI指数凌晨就攀上200,并持续到夜间。无论是时长还是强度,这轮污染堪称今冬以来最强。不过随着扩散条件转好,今日污染将降至轻度级别。
昨日,徐家汇站最低气温为-2.5℃,市郊各区的最低气温多在-6℃~-3℃,其中金山最冷,最低气温为-6℃;白天升温有限,全市最高气温普遍在4℃上下,其中徐家汇站3.9℃。自前天夜间起本市PM2.5浓度逐步走高,昨日凌晨2时起达到重度污染,市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组办公室7时发布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随后,AQI指数一直攀升,上午10时达到昨日峰值,达到274。据本市环保、气象部门透露,此轮污染是受上游污染气团输送和不利气象条件的叠加影响所致。从上海市环保局网站披露的历史数据来看,AQI指数超过270的天数屈指可数,其中274的数值也是近年来最大峰值。体感上来看,由于昨日污染物主要以PM2.5和PM10为主,因此昨日申城进入“朦胧模式”,能见度不佳。
由于大气扩散条件较差,加之冷空气携带颗粒物输送叠加影响,昨日还出现了轻度或中度霾,能见度不佳。不少市民或许觉得有些奇怪,空气质量都已经重度污染了,气象部门怎么还是只发了轻度或中度霾呢?对此,气象专家解释道,所谓“空气质量”,考量的是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这些污染物可能是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或者动力学直径PM2.5、PM10等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霾”作为气象观测的传统项目,通常以大气水平能见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来衡量,一般相对湿度小于90%,能见度在3至5公里为轻度霾,1至3公里为中度霾……引起能见度变化的因素很多,降雨、降雪、沙尘、污染物等原因都可能造成能见度下降。从中可以看到,“空气质量”和“霾”是不同的体系和概念。
今天上海云系增多,阴到多云,南部和东部地区有短时小雪或小雨夹雪,夜里转多云。最低气温0℃,局部地区有薄冰,郊区-3℃至-2℃,有薄冰或冰冻。据环保部门预计,今天本市空气质量将好转为良到轻度污染。后天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又会有一次明显污染过程。
由于冷空气影响频繁,本周其它大部分时间继续寒冷模式。周四、周五转为晴冷天气,最低气温在0℃上下;周末气温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又将跌破冰点,预计周末到下周初极端中心城区最低气温在-4℃左右,郊区更低一些。
市民应该还记得2016年的“霸王级”寒潮,申城水管被冻坏无数,2016年1月24日徐家汇站出现了-7.2℃极端最低气温。从目前来看,本轮晴冷低温天气中,徐家汇站极端最低气温在-4℃左右,预计将会出现在2月5日。虽然寒冷强度上不如2016年的寒潮,不过时间上却是“加长版”,本周和下周初依旧天寒地冻,气温持续低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