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年轻人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纷纷跳出国企、央企等“大航母”,投身到创新创业的大潮,导致不少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危机。然而却有这样一家央企,不但不担心企业内部员工流失,反而主动搭建平台,鼓励员工创新创业?
近日,上海电力设计院的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8个有创造性的项目团队脱颖而出。未来,他们不但不会离开公司,还将在公司为他们特设的创新平台支撑下,孵化项目,培育新企业。
当传统的咨询企业遭遇发展瓶颈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下属控股子公司,是国内较早从事电力能源工程建设咨询、设计和总承包业务的企业,为上海及全国其他现代化城市的电网和新能源电力工程提供绿色、安全、高效的全过程服务。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市场竞争的加剧,这样一家从事传统能源行业的企业,早年的先发优势已逐渐不那么明显。“公司发展到了一个瓶颈,一方面面临着员工流失,一方面又亟需技术革新才能得以立足。”上海电力设计院总经理余寅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余寅发现公司内部很多年轻员工都有创新的想法,但缺乏平台去实现。如何在解决公司发展瓶颈的同时给员工提供施展创意的舞台?电力设计院决定,在公司现有平台上鼓励员工创新创业,让员工发挥才智,同时公司技术也能有所突破。
公司员工成功创业,不会离开公司吗?在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团队,电力设计院鼓励其继续发展项目研究。对于那些与电力设计院主营业务相关度紧密的项目,公司设想出资支持其员工成立混合所有制的持股企业,由公司占大股份,双方保持紧密合作,助力企业发展。而对于那些契合度不高的项目,则由个人占大股份,公司作为小股东出资支持,等企业成长成熟以后,再通过购买知识产权的方式买进来。
“这样员工创业后,其实并没有离开公司,但是如果员工有创新的激情,却没有创新的舞台,反而会离开。”余寅告诉记者,支持员工创业的想法,其实源于两年前的一个案例。
员工的创意是一个“巨大宝库”
两年前,电力设计院有一名员工是光伏领域的国家级专家。他在非职务范围内发明了一个可以跟踪太阳能的支架,于是自己创办了一个企业,年销售额达到两三亿。“后来我们聊起他的创业经历时,我才知道他在创业之初其实并不那么顺利。他说如果当初创业时能够和公司合作,得到公司的扶持,他也不会那么累,这项知识产权可能会更早落地,初创企业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这给余寅很大的触动。
“电力设计院是咨询企业,不是制造行业,设计院里大部分员工都是科研领域的专家,但是科研成果获奖的很多,落地的很少,而专利一旦没有及时转化为成果,就会失去行业先发优势,更无法变成促进企业发展的动力。”电力设计院过去已经有不少优秀员工离职自主创业,或投身其他企业发展,这让余寅看到,一家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企业未来的前景。
上海电力设计院是在能源领域提供全产业链咨询的服务商,在产业链前端为政府和大型企业做咨询智库,在中端也做为各类企业提供过程中的策划、施工建设、和后期评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员工会发现技术上很多新亮点,萌发出对产品的新构思,这就是创意产生的地方,而过去我们没有看到这些闪光点。”
一个太阳能光伏发电,增加了智能跟踪以后产出效率会有效提高,这就可以成为设计院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中的亮点。“原来我们只做设计,有点纸上谈兵,面比较窄,全过程服务以后,跟客户打交道多了,思路也更开阔了。”员工的创新思维可以充分运用到公司的实际业务中,变成推动企业发展升级的动力。电力设计院有500多名员工,硕士以上有200多人,他们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本身就是一个促进企业创新的“巨大宝库”。
从一篇学术报告变成一个产品
三个月前,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一届“创新创业大赛”应运而生,让整个设计院上下着实沸腾了一阵。许多创新团队浮现出来,不少过去有想法的创新项目第一次开始思考技术转化落地的可能性。大赛信息发布后,便收到了34个有创新想法的个人及团队报名参赛,项目涵盖了软件工程、产品设备、系统集成、新业务模式创新等多个领域。经过初赛、复赛严格评选,以及两个多月的精心培育,共有8个项目突破重围进入决赛。
配电网可靠性分析软件的主要开发者顾辰方就是其中一个。“原来这是公司内部的一个科研项目,要研发一个软件来分析配电网的可靠性,目前该项目在国内还是技术空白。”然而当软件开发出来以后,顾辰方看到了它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它不仅仅可以成为一篇学术报告,而是可以变成一个市场化的产品,开拓出一个全新的配电网可靠性的咨询业务。”
就在此时,设计院里颁布了创业大赛的消息,顾辰方和他的团队便报名参加,最终获得了优胜。“原来只是一个单纯的创新项目,将成果应用到公司业务的某一个环节当中,从没想过会在商业层面进行拓展,更没想过创业。”在他看来,这一切显得有点不可思议,却又是那么水到渠成。
目前,该项目正在院内新技术研发中心进行培育完善,培育成熟后将拿到外面市场上拓展业务,并进一步跟公司讨论分成的方式。“变成创业项目以后,我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科学理论和算法,更要考虑客户和拓展市场的问题。”等到项目的业务量达到一定程度的突破,将会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因为该技术与设计院业务的关联度比较大,未来可能成为设计院控股的一家子公司。
顾辰方只是众多创新团队当中的一个,上海电力设计院的首届创业大赛历时三个月,对这些团队来说是一个从创新团队到一个创业团队的孵化过程。院里请来专门的创业老师授课,定期组织各团队到杨浦创智天地参观路演,到各种创业大赛上取经。“我们原来都是技术人员,如今直面客户、市场,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角色的转变,也是挑战。”
而作为一家央企,上海电力设计院不但搭平台、出资金,还帮助员工承担风险,能让有创新想法员工专注在技术研发上,避免了直接被“甩”到社会上创业面临过多的压力和风险。“过去,企业里的科研项目很多是为了评奖和完成考核任务,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难以区分,员工受央企的‘紧箍咒’影响很大。”余寅表示,创业大赛就是要打破人们对央企不鼓励反而限制员工创新的刻板印象,让传统企业激发出创新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