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随着又一波消费升级及产业格局聚变,2017上海商业地产市场风起云涌。昨日,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及中商数据联合发布了《上海商业地产市场2017回顾及2018年展望》,数据分析显示,上海商业地产活跃指数全国居首。其中,申城今年新增购物中心体量296.3万平方米,连续4年呈现高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06万平方米。
上海领跑商业地产
将零售、休闲、购物中心与消费力指数进行综合,并配以相应权重,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城市的商业地产活跃度。作为2017年回顾的一部分,睿意德商业地产研究中心发布了《2017中国商业地产活力40城》报告显示,上海以最高分领先全国,位居二至五位的分别是:北京、成都、深圳和广州。
睿意德CEO王玉珂在分析原因时指出,一方面,上海经过多年沉淀,在消费市场上已形成了“规模效应”,许多国外品牌进入内地,首选的城市便是上海,新业态、新品牌的孵化和市场化,通常也是集中于此。
另一方面,互联网新科技的涌入,也让商业焕发出新的生机。2017年,人工智能与共享经济成为“网红”关键词,以猩便利为代表的无人零售产业也已初现端倪,而无人值守货架的应用场景,则主要集中在办公楼等区域,而无人便利店主要分布在高档小区和城市繁华地带。
从分布的城市来看,无人便利店与无人值守货架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今后将逐渐辐射至一二线城市。
“轨交商业”成发展热点
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市商业项目存量面积1616万平方米,新入市项目46个,其中新增购物中心体量296.3万平方米。在增长体量方面,过去4年呈现持续高增长趋势,预计201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06万平方米。
而在之中,共有127.72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经历过改造,主要集中于内环及中环内。其中,核心商圈所处的内环地区改造面积占比57%,改造力度及范围空前,这预示着商业存量项目的密集改造高潮已经到来。
王玉珂介绍,“轨交商业”或成未来的发展热点。上海2025年新一轮的规划将依托轨道交通网络,实施集约紧凑的TOD发展模式。
数据显示,2017年新增购物中心离地铁站点距离平均为1公里,2/3的新增购物中心离地铁站距离800米以内。轨道交通拉近了既有商圈的距离,对存量与增量市场提出了更高的差异化要求,商圈特色细分化成为必然。
基于商业发展的大趋势,轨道交通的通达性成为商业项目是否能吸引客流的重要客观因素之一,睿意德在《2025年规划中上海商业项目分布指南》中,在2025年轨道交通线路的基础上,标注了每个站点附近4万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包含落成、在建及未来拟建),市场空间巨大。
展望2018年,睿翼德表示,商业供应依然井喷,市场竞争将持续升级,围绕IP场景打造,品牌业态创新,大数据驱动的精益化运营管理,将成为项目重要抓手。随着上海消费升级的进一步提升,更多新业态新品牌将落户上海,产业格局也将更加多样化,明年的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将更值得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