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本科生了,怎么跟小学生一样天真?”“只想说,现在有些大学生好高骛远……”近日,一份调查登上微博热搜榜,有机构发布调研报告称,目前,本科以上职场人士普遍期望万元以上月薪,还有近半求职人平均薪酬期望达到每月15000元。这个数字引起网友热议,还有人晒出自己的工资,笑称这好像是个“假”调查。
那么,95后们的真实“市场价”到底是几钿?从大样本面上调查到现场点状调查,记者发现如果调研数据没错的话,现实还是比较“骨感”的,大概只有“丰满”理想的一半。
并不存在巨大心理落差
事实上,记者这学期走访第五届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上海现场招聘会、上海市2018届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等,收集1000多家优质招聘企业中的部分大中企业关于“供需匹配”的看法。某建筑行业负责人的意见比较有代表性:“前来面试的本科生对薪资预期值在5000至6000元左右,研究生希望薪资能达到7000至8000元及以上。”
本月,上海市人社局以全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高校毕业生抽样调查,研究分析了进入沪上人力资源市场的9万名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发现他们初次就业的平均月薪为5386元,与2016届毕业生同期平均月薪4990元相比,增长了7.9%。从近年来的变化规律看,其平均月薪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可见,受经济和社会大环境有利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正日趋向好。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看,大专高职学历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068元,本科学历毕业生为4793元,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8001元。其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毕业生的学历越高,平均月薪也越高。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年经验来看,毕业一年后的月薪水平有望增长20%左右。
其实,应届毕业生对当前就业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并没有某机构调研所显示的期望薪酬与实际薪酬存在巨大心理落差。在本届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岗位的满意度方面,对当前的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约占14.9%,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57.6%,两者合计约72.5%;对当前的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2.9%。
薪酬重要但非唯一价值取向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薪酬固然重要,但并非唯一价值取向。人社部门调查的结果表明,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62.8%的2017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最关心的因素是职业发展空间;对于薪酬福利的关注度则位居其后,约占62.6%。
今秋以来的招聘会上,一些人力资源部门的“老法师”也说,大学生应该更重视在工作中的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在工作中有所学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仍有些学生因为过于重视薪资和工作地点,忽视了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
对此,拥有20年就业指导工作经验的二工大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当代95后毕业生在就业选择问题上比较自立、自我,与传统观念相比,“薪酬绝非他们的第一选择”。对于企业,他们更看重是否适合、有无兴趣等,往往将多重因素视为考量依据。
比如,95后可能对企业领导人十分看重,认为“找好、找对老板”很重要,因为这是企业文化标志所在。在新一代求职者眼中,用人单位是否具有品牌效应,甚至有无偶像气质,乃至有无人文关怀等,都对就业具有决定性意义。“总之,比起薪酬来,情怀、感情等软性要素同样不可或缺——这其实也是关于就业更为成熟和理性的思维方法。”
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与往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以95后为主的2017届大学生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对于薪酬福利方面的关注度则有所下降。可见,95后在步入职场之初、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相当务实,且具有一定前瞻性,并不是像有些网络舆论所担心的那样“玩世不恭,缺乏责任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