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个字,来点评2017年度的金山,记者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一个“湾”字。
这两年,地处杭州湾畔的上海金山区,从长期踮足遥望市中心的姿势,一转身,面向更广阔的长三角地区,找到了不一样的自我——这个“湾”字,从外在形态上看,是对自身区位的再度审视、全新发现,是发展“湾区经济”的天然倚仗;从内涵挖掘上来看,湾区经济的背后,是“海洋金山”的崛起,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逻辑,也是这个地区绿色协调发展的追求。
这个“湾”字,讲述的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制图:邵竞
“海”之湾
10月28日,备受关注的鹦鹉洲生态湿地免费开放,不到一个月,累计前往参观的市民就超过了3万人次。说起这座有33个足球场那么大的生态公园,当地居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鹦鹉洲生态湿地公园。田丰兵 摄
这个生态湿地,就在金山城市沙滩的旁边,是金山创建国家级海洋公园的一部分。说到这儿,“海洋金山”的战略浮出水面。
要知道,最近一年来,金山区委书记赵卫星已在多个场合表明,未来的金山要打好三张牌,分别是海洋牌、生态牌、文化牌。从“化工金山”、“远郊金山”,摇身变成“海洋金山”——全新的格局和期许,让金山百姓欣喜不已。
确实,坐拥23公里长海岸线的金山,不缺打响海洋品牌的基础和资源。这些年来,金山城市沙滩越来越热闹,滨海浴场、国际沙排赛、国际音乐节、国际烟花节等,让这里逐渐成了上海的时尚文化地标。而上海“最后活着的渔村”——金山嘴渔村的亮相,也吸引了市民游客纷至沓来。但长期以来,它更多还是一条“生产岸线”,岸线上分布着一座座工厂、码头和产业园。
金山嘴渔村木船模型制作技艺传承人姜品云。张顺初 摄
而今,昔日的“生产岸线”开始了重塑,全面转向“生态岸线”、“生活岸线”。从这道海岸线出发,金山还立志要打造上海唯一的国家级海洋公园,鹦鹉洲公园正是其中的先期项目之一,未来,若隐若现的金山三岛也有望揭开面纱,在保护的同时可以让人们触摸体验,成为“海洋金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湾”,既指水流弯曲的地方,也指海岸凹入陆地、便于停船的地方。这是一个浪漫的字眼,而金山之“湾”,也必将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
金山城市沙滩国际音乐烟花节。周志伟 摄
赵卫星透露,他曾在休假时特地去了浙江桐庐,亲身体验那里的民宿经济。最近,金山正式出台《关于加强民宿经济的意见》,期望打破现有的种种瓶颈,指导规范本地特别是滨海地区的民宿发展。现在,金山嘴渔村的民宿已是一房难求,未来,随着“海渔小镇”特色民宿的集群式发展,金山滨海将是都市人“渔舟唱晚、诗意栖居”的梦想之地。
而这些只是“湾区经济”的一个开始。
“活力”之湾
湾中有水,水常流动,动之,方有活力。
对于杭州湾畔的金山来说,积极主动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是责任,也是莫大的机遇。
在金山枫泾与浙江嘉善,一座占地87平方公里的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已在横跨两地界河的一张规划图纸上呼之欲出,这也是国内首个省市联动开发建设的科技园。“通过巨大的协同开发规划,这个项目有望改变沪西南的命运,让边缘变中心,让洼地变高地,让传统变创新。”张江长三角科技城有关负责人对此满怀憧憬。
而在廊下镇,上海首个对外开放的郊野公园,不仅成为了申城百姓周末游憩的好去处,还把影响力成功辐射到了“隔壁”浙江平湖市。眼下,瞄准了郊野公园的发展前景,一个个生态休闲或产业项目已在平湖市悄然启动。经过两地的“合谋”,20平方公里的廊下郊野公园,有望扩围到200平方公里,实现“跨界”。
灰在乡村墙上的金山农民画。
除了看得见的携手联动,还有看不见的互通相融。
今年以来,浙江平湖广陈、新埭等4个镇的200多位老农,遇到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患有各种眼疾的他们,持浙江平湖的医保卡,无需掏现金,就可以在金山的三甲医院做手术,几天后就“重见光明”,欢欢喜喜回家。原来,目前,平湖的交通卡、医保卡,均已与金山实现了无缝对接。
今年10月,上海金山区与浙江平湖市、嘉善县三地签订框架协议,宣布成立“家庭建设区域联盟”,希望借助地相近、人相亲的优势,携手打造沪浙毗邻地区特色的家庭文明建设新气象,更有凝聚全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与此同时,在金山廊下与浙江平湖的交界处,两地官方和民间还通过“社会治安联防、水事安全联管、矛盾纠纷联调、突发事件联控”的四联机制,携手筑起了一道“平安边界”。而枫泾镇更是与嘉善县建立起了经济、安保、社会治理等“五位一体”的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两地的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甚至坐到了一个办公室上班……
“未来的金山,将是杭州湾畔的节点性城市”——站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风口”,金山看到了自己的大好前景。
“绿”之湾
绿色,是金山之“湾”的题中应有之义。
这几年,金山区积极建设“三个百里”——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努力打造上海的“后花园”,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实践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点点滴滴提升农民和市民的获得感……金山的生态美丽,逐渐深入人心。
金山滨海之城。周春伟 摄
这两年,从“补短板”的需求出发,金山全面打响了生态环境治理的战役,当地角角落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过两年的奋战,作为市级重点整治地块,朱泾镇“803”地块、金山卫镇“307”高地、山阳镇“490”区域接连成片转型,在短时间内“旧貌换新颜”,让周边百姓难以置信、喜出望外。到目前为止,金山全区实际拆除存量违法建筑568.88万平方米,完成销项管理比例109.0%。
“在金山,我们还致力于促进产业和环境能够相互交融。上海化工区现在就是按照欧盟标准建设的,有的甚至高于欧盟的标准建设。”区领导说,这三年,金山环境综合治理一共投了189亿,有511个项目。通过这样的投入,金山的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最近,金山又提出进行第二轮环境综合整治,“相信通过这么一轮又一轮,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努力,金山的发展,特别是在做环境友好型、绿色发展这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远眺金山三岛。赵思希 摄
今年1至6月,金山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38天,优良率76.2%;PM2.5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6%。在市环保局组织开展的全市测评中,公众对金山区环境保护满意度位列第一……对上述数据,当地官员虽然保持谨慎,但还是忍不住的“偷偷欢喜”。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绿色之“湾”,还是国际化大都市身旁的一座“好人之城”。近年来,金山涌现了一个个全国闻名的先进典型,而当地百姓中的“凡人善举”更是层出不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