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165米高的大烟囱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最富工业记忆的标志。在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诞生之前,这里曾是南市发电厂,在2010年改造为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主题文献展“电厂的故事(1897—2017)”日前在大烟囱里亮相,这也是博物馆成立五周年来,第一次正式对外开放大烟囱。国庆假期,公众都可以走入烟囱,了解这段跨越了120年的时代故事。 大烟囱内部,老照片和文献资料环状陈列着。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介绍,这次大烟囱空间全面开放,观众可以走入内部,观察它的螺旋形结构。“博物馆里很多年长的志愿者都曾是发电厂的工人,如今他们故地重游,仍会热泪盈眶。” 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借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开幕之际正式开馆。“电厂关了,博物馆建起来了,每隔几个月会办不同的展览,艺术取代煤炭成为它重新发光、发热、发电的生产方式。”龚彦说。5年来,博物馆共举办51个展览,吸引逾200万人次参观。自2014年以来,每年举办艺术教育活动逾400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