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黄浦区海丽小区的八旬老太李阿婆,原本安静的独居生活近来被隔壁“邻居”完全打乱。形形色色的“邻居”们进进出出,每天都有新面孔,让阿婆始终悬着一颗心,每天甚至搬把小板凳坐在门口,透过门缝密切关注外面的动静。
原来,隔壁的房间通过网络平台“爱彼迎”,摇身变成了短租“民宿”对外揽客,客流不断生意火爆。在同一小区,还有三四家房屋都挂在该平台进行短租。居民生活受到影响,却又无可奈何。
“邻居”走马灯似地换
打浦路80弄的海丽小区,地处市中心,周围交通便利。87岁的独居老人李阿婆在此居住了多年,然而,平静的生活在这个夏天被打破,缘于隔壁不断变换的“邻居”。
李阿婆家住12楼,一梯四户。本来四户人家一共也没多少人,但今年,尤其是今年暑假,李阿婆发现进出的人变多了,楼道里的安静被打破了。
“隔壁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差不多三天两头就会换一波住客,我们几个老住户都不认识。”李阿婆告诉记者,这些陌生人住进隔壁后,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有些住客随手乱扔垃圾,把东西堆放在楼道,阻碍了通行。更有甚者还开派对彻夜狂欢,噪声大得让她根本无法睡着。
这些陌生“邻居”都是从哪来的呢?李阿婆向居委会干部打听得知,原来隔壁的房子被挂到了一家名叫“爱彼迎”的网络短租平台上,变成了“民宿”,只要在这个平台下单,就可以住进来,短则一天,长则三五天,都能接受。暑期正好是旅游旺季,前来入住“民宿”的游客络绎不绝,这才导致隔壁“邻居”走马灯一样换个不停。
透过门缝观察外面动静
“那些住客基本都是住一两天就走,我都不知道他们什么来历,根本就不敢也不想跟他们打交道。”李阿婆说:“上个月,有两个小姑娘拉着箱子找到了这里,因为前一个住客还没有走,她们还不能入住,就过来敲门,问能不能先把行李寄放在我家。我当时就拒绝了她们,我不认识她们,也不知道箱子里有什么东西,要是她们回来说箱子里丢了东西要我赔偿怎么办?”虽然两个小姑娘说可以写保证书,但李阿婆始终没有同意:“我一个独居老人,对方又是陌生人,遇到事情说不清楚。”
李阿婆说,如果是长租的话,因为住的时间比较久,对于租客信息也会核实和了解,相互之间也比较放心。像隔壁另一家就是长租,里面住了一对小夫妻,平时见到阿婆也会打招呼,聊聊天。但是对于这种短租,住客身份鱼龙混杂,阿婆实在不放心跟他们打交道。
“我心里始终觉得不安,每天上午在家的时候,都会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把大门开一道缝,密切关注外面的动静。”李阿婆说,对面住进来的人根本就不用核对身份信息,甚至不用钥匙开门。“他们都是用手机密码开门,我经常听到‘你输入的密码正确,锁已打开’的语音提示,然后‘滴’地一声,锁就开了。”小区进来也不用门禁卡,开锁用密码,这样不管什么人,都能很方便地住进隔壁房子,最多的一天进去了8个人。“这么多陌生人轻易就能进来,谁来保障我们居民的安全呢?”
短租“民宿”日入近千元
为何一间普通的民房,会成为一间火爆的“民宿”呢?记者调查发现,民房搭上网络平台的快车,变身短租“民宿”后,身价往往翻上几番。
记者从小区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李阿婆隔壁这间房屋之前曾做过群租,被相关部门取缔后,房东将房屋长租给一个外国人,费用约是1.2万元/月,然后二房东又将房屋挂到了“爱彼迎”网站平台上,接受游客的短租预订。实际上,“爱彼迎”就是全球最大的民宿预订平台Airbnb的中文网站。
一名在该平台下单的游客告诉记者,她预订这套房屋一个房间的价格是230元/天,而整套房屋原本是三居室,改造后能当成4个单间出租,这样算下来,每天最高收入可以达到近千元。一个月算下来,总收入将近3万元,利润远远高于长租。
而对于游客而言,相比于动辄几百元的酒店而言,选择入住这样的“民宿”无疑更加经济实惠,而且更加自由,网上预订随到随住。唯一需要忍受的,就是要跟几个陌生人共处一室。
居委会、物业只能上门调解
实际上,李阿婆的遭遇在该小区并非个例。在海丽小区,挂在“爱彼迎”网站上短租的民房还有三四处。进进出出的陌生房客,也对周围邻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
对于这种情况,该如何监管?记者前往小区物业部门进行采访,物业前台工作人员称对此情况并不知情,不能给出回应。另一名物业管理人员则表示,对于小区的群租,如果居民有投诉,物业可以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取缔,但是对于网络短租的行为,尚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也没有权力去禁止。
小区居委会干部也表示,对于这类短租行为十分棘手。居民向物业和居委会反映情况后,比如有邻居反映噪音问题,或者乱扔垃圾影响了环境卫生,他们也只能以“扰民”的名义上门规劝、调解,让租客降低声响,注意卫生情况,但效果甚微,换上一批人又会复发。
市物业协会也表示,尽管短租现象对小区管理造成了压力,但目前物业管理规定还不涉及短租,并无这方面的明确规定。
监管取证都存在难点
那么,相关管理部门是否能对这种短租行为进行监管?
对此,海丽小区所属的打浦桥市场监管所负责人表示,在居民小区出现短租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具有隐蔽性。因为它没有挂牌子、没有明显的经营标志,监管部门也不能直接到居民家里去,收集材料困难。如果套用现有的法规来执行,就是以无证经营来查处,但目前辖区内还没有处理过任何一起。而且由于这些短租房都是网上预订和支付,取证也存在困难。
实际上,目前很多短租房经营者都是二房东,他们将房屋从大房东手中租下来,各类短租网络平台又给这些经营行为大开方便之门,更具隐蔽性,无疑又给监管增加了难度。
[新闻延伸]
市区短租房源已超过2万套
短期租赁的模式早在2012年就被一些房屋租赁平台引入国内,当时打出的是互联网创新经济——“共享租赁住房”的概念。随着爱日租、途家、小猪、蚂蚁短租等一大批在线短租平台的出现,以及短租“鼻祖”Airbnb进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商品房业主将闲置房屋当作短租房经营。根据各大短租平台数据统计,目前在上海市区的短租房源已经超过2万套。
某短租平台负责人表示,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短租公寓、长租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这被视作是从国家层面为短租公寓和长租公寓的合法性“正名”。不过,《意见》虽然给出了大方向,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法规能够做出明确界定。短租的合法性发展实际上还处于一个灰色地带。
那么,对于短租这种行为,就没有相关部门能进行监管吗?对此,法律人士指出,从运营模式上来讲,短租实际上是一种经营行为,更接近宾(旅)馆,而参照宾馆标准,普通住宅既没有登记注册合法工商手续,也没有通过消防和卫生部门的检查,住宿旅客实名制登记要求也无从落实,在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和漏洞,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都可以对其进行监管。
至于中心城区出现的所谓短租“民宿”,根据上海现有的关于民宿的定义,可以参考的是浦东新区2016年7月26日出台的《浦东新区促进特色民宿业发展的意见(试行)》。浦东特色民宿,是指利用农村依法建设的闲置宅院,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进行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既保持传统乡村风貌,体现当地民居特色、生态环境,又为游客提供高品质住宿等特色服务的休闲、度假体验型经营性场所。《意见(试行)》的关键之处,是开办特色民宿必须以乡村宅基地住宅为基础,属于介于传统农家乐与旅馆业之间并具有特色文化体验的住宿餐饮业新型业态。《意见》还有相关的消防安全、治安、食品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标准。因此,在中心城区商品房小区内开出的“民宿”,并非是宅基地,不属于民宿范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