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时常成“拉链”,空中时见“黑蜘蛛”,消除此类城市“不雅”现状,综合管廊作用极大,还能为打造“海绵城市”助一臂之力。本周开始,南汇新城云鹃路道路正式开建一个高度近两层楼的地下综合管廊,为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管线家族”打造舒适之“家”,同时附设雨水排放管道。整个工程投资近2个亿,明年年底建成。
昨天,隧道股份路桥集团该项目经理史伟伟告诉记者,“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就是地下设施可将雨水储蓄,需要时能释放再利用。虽然新开工的云鹃路地下管廊内部并没有雨水管进入,但在管廊外面特设有雨水管道,对吸纳暴雨时的积水仍有一定作用。“当然,综合管廊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减少‘马路拉链’和‘空中黑蜘蛛’。届时,它可将燃气、自来水、通讯、电力等管线全部集中在一个构筑物里面,也就是集中在综合管廊内,以后不管是什么管线需要铺设或改造,再也不需要将马路开膛破肚,或者在空中架设,而是可以直接进入管廊内操作。”史伟伟说。
此次在南汇打造的地下综合管廊,将成为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其工程总长度为1.91公里,总投资约1.9亿元。施工内容包括道路改造工程及综合管廊工程,其中道路改造主要是结构翻新。
地下管线“同居一室”,外来或自身的危险隐患将如何应对?伟伟透露,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都一应俱全。为守护管线家族,综合管廊的“大门口”有门禁系统和红外射线配备,万一有非法闯入,控制中心立刻能凭借摄像头及时监控到。对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的管线,会将其安排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进行“隔离”。此外,自来水压力、电缆发热情况、管廊排水系统是否有积水、管廊空气质量等指标都通过管廊内传感器被实时在线监测。
目前,沪上一共有三个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区,分别位于临港地区、松江南部大型居住社区和普陀桃浦及真如地区。到2020年,上海将力争累计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80公里—100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