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我诊疗送关怀,我为你颁奖表谢意。昨天,在“市民与十佳家庭医生面对面”座谈会上,普陀区石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仇宝华等10位荣获第四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称号的家庭医生,得到了“1+1+1”签约居民代表的颁奖。
签约居民已达234.8万人
上海是国内最早推行家庭医生制度的地区。今年4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上海召开现场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上海家庭医生“1+1+1”签约服务模式。目前全市有7000余名家庭医生,此次10名“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和10名提名奖获得者正是从他们中产生,并经过了笔试和技能测试、40多万名市民投票、“打擂台”专家评审的层层选拔。
家庭医生是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扎根社区,在初级诊断、慢病控制、治未病等方面,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帮助一个个家庭圆了“健康梦”,也赢得了市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市民曹福英亲身感受到家庭医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的细致入微的医疗服务,“家庭医生就是我们的贴心人。”截至今年8月20日,本市家庭医生“1+1+1”签约居民达234.8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签约率已超过50%。
即便微小得如同每天清晨树叶上的一颗露珠,仍然坚信能折射出无限的光芒。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陈晨以行动为社区居民的安康释放出自己的能量。80多岁的张阿婆患有多种慢性疾病,以前每周都由女儿请假后陪着去三级医院就诊,有时要挂多个科,一天就是在医院上上下下不停地排队挂号、检查、付费、配药,折腾得够呛。陈晨得知情况后主动找到张阿婆,帮助她成为签约病人,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完善药物治疗方案,开具延伸处方。现在,张阿婆坐在家里就能收到配送上门的药,她逢人便说:“太方便了,再也不用女儿请假啦。如今药费便宜,还送到家,车费也省了。”
开出全天候的“关爱”处方
把患者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孤立的病人看待,给病人开出全天候的“关爱”处方,用耐心、热心、同理心来取得患者的支持和信任,这正是崇明区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倪俊的日常工作。曾有一位大妈找到倪俊,告诉他自己反复头晕,但去了不少医院做检查,药也吃了不少,症状不见好转。倪俊认真查看了大妈的病史和各种化验单,初步判断是焦虑导致失眠以后的头晕。于是,他多次上门,不断地安慰大妈,耐心解释疾病的机理,同时对她进行抗焦虑和失眠的药物治疗,收到了明显效果。
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沈德蕾是一位“医二代”,曾在二级医院工作10多年,家庭医生的岗位让她找到了归属感。第一次家访残疾人关爱对象徐阿姨,沈德蕾就注意到她严重的脊柱后凸,经询问得知徐阿姨最近已经出现足趾发麻,而且越来越严重。沈德蕾凭借多年的临床经验,告知徐阿姨要抓紧时间去骨科就诊以免耽误病情。后经骨科专家诊断,徐阿姨的症状是因为严重脊柱后凸压迫神经所致,如果再拖一两个月,极有可能会截瘫。经及时手术,徐阿姨的足趾麻木症状不复存在,后凸的脊柱也得以矫形纠正,精神气十足,还成了沈医生的铁杆“粉丝”。如今,通过电话、微信与沈医生保持联系的“粉丝”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