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相似的外观、普遍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我们的周围,约400万户居民居住在这些被称为“老旧小区”的社区中,由于建造年代与结构的问题,这些小区在安全、环境方面问题频现。如何提升400万户老旧小区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也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
从昨天上海市政协重点协商办理“加快老旧住房改造”提案专题会上,记者了解到,本市“十三五”期间将实施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5000余万平方米。
而对于大家关心的加装电梯难,上海市住建委表示,针对简化后的审批程序,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有条件的区实行一门式行政服务窗口受理。
老旧小区改造:能否与城市更新相结合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在其“关于让‘老旧住房’居民共享城市更新成果的建议”的提案中指出,上海现有建筑总量约12亿平方米,住宅6亿平方米;在住宅建筑中,2000年前建的约有2亿平方米,其中6000万平方米为二级旧里和老建筑。
虽然前些年搞过“平改坡”、“穿衣戴帽、换内胆”,居住条件有所改善,但老旧小区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市政协人资环建委员会主任孙建平表示,一是这些老旧住房普遍建设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管线老化,安全现状堪忧,仅以空调外机为例,多靠几枚膨胀螺栓铆固,随时有脱落可能;二是这些建筑基本没有电梯,居住老人上下楼困难,适老矛盾突出;三是这些建筑有外立面渗漏、缺乏保温以及所处小区停车困难、环境差等问题。
“如果能将老旧小区改造和城市更新相结合,可以大大提升生活在其中的400万户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孙建平表示,他建议可以出台相应的老旧小区改造指导意见,聚焦主要问题后逐个突破。
孙建平的观点得到了不少委员的认同。市政协委员黄鸣就提出,这些老旧小区周边配套方便,如果能将小区内部环境予以改造提升,将会让居民直接感受到城市的温度。她建议,可以从市级层面明确改造意见,成立相关的牵头部门,同时纳入城市更新整体框架中考量。
对此,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回应表示,本市各类居住类房屋已超过6亿平方米,建成于上世纪前(即2000年以前,本市房改政策正式实施前)的居住类房屋约2亿平方米。其中,一般所称的老旧住房(包括直管公房、系统公房、售后公房等公房)约有1.45亿平方米,居住其间的居民超过400万户。
“老旧小区在很多方面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因此亟需改善居住条件与环境。”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十三五”期间,本市将实施各类旧住房修缮改造5000余万平方米——“十三五”拟实施旧住房修缮改造1500余万平方米,每年实施约6万户、受益居民共计约30万户;各类旧小区综合整治约3500万平方米,每年受益居民约15万户,共75万户;拆除重建、修缮优秀历史建筑等试点工作,也将各完成50万平方米。目前上海有20多个试点小区,四五个试点小区已经建成,分布在静安、杨浦、徐汇等区。
老房加装电梯:一门式受理提高办公效率
市政协委员陈启伟、王勇、王禄宁、秦钠等多名委员则将目光聚焦多层住宅加装电梯。
委员们认为,目前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在协商、办理、建设施工等环节还存在难点,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主动跨前一步,设立一门式的服务窗口接受有需求的市民咨询。陈启伟提出,建议效仿福州市和厦门市政府的做法,在行政服务中心专设老房加装电梯一条龙服务窗口和一站式办公,专门受理和办理有关审批手续,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加梯工作顺利进行。
对此,市住建委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表示,本市对增设电梯过程中的计划立项、规划审批、房屋安全性论证施工许可、质量技术监督(特种设备监管)和竣工验收环节行政审批的申报材料、审批时限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将原来46个审批事项缩减为15个。
2016年9月简化优化加装电梯审批流程后,本市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已经竣工完成12幢(台),正在施工5台,完成项目立项即将开工的有43台。
未来,针对简化后的审批程序,将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有条件的区实行一门式行政服务窗口受理。
与此同时,也指定了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承担了既有多层住宅的政策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培育发展一些单位作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代建单位,为有需求的业主和居民提供加装电梯的技术咨询、设计、手续办理和施工安装等一条龙服务。
“居民意愿协商达成共识是加装电梯成功的重要基础,目前能够获得成功的小区无一不是如此,这部分需要充分发挥和运用社区协商机制。”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原标题:有条件的区实行一门式受理加装电梯 |